InVisor学术科研
花样搞物理,PUPC思维挑战突破你的想象!
2020年10月12日
InVisor学术科研
丧出有因:( 论“小镇做题家”们的生存困境
2020年10月17日

法俄中三国文学对比(3):中国篇

鉴于芳老师对中国文学较为了解,再加上咱大中华历史真的极为悠久,今天这一篇倒是可以从较为完整的时间跨度上给大家理理每个时代中国文学的特性和地位~~

InVisor学术科研:法俄中三国文学对比(1):法兰西篇​

InVisor学术科研:法俄中三国文学对比(2):俄国篇​

– 中国篇

  • 上古文学

时间轴直接给大家拉到上古时期,传说。。。(不是传说)咳咳。古代中国是世界文学发祥地之一,有《山海经》代表的神话;《尚书》《左传》《国语》《战国策》及诸子散文代表的散文创作;《诗经》和“楚辞”代表的诗歌创作……虽然缺乏史诗和戏剧文学,但总的来说先进于世界大部分地区。

这一时期的人还是比较敢想的,所以其文学特征是直观感性、富于想象力,比如神话及诸子散文中的寓言故事;但表现方式委婉含蓄、甚至隐蔽晦涩,比如象征型的春秋笔法及《易经》之象数等。总体来说就是需要意会以及自己脑补一些画面,才能够得上作者的脑洞和思维境界。

上古神话之一:盘古开天 图源:网络
  • 中古文学

以15世纪为分界说说中古文学——中古时代前期,散文有司马迁《史记》、诗歌有唐诗宋词、戏剧有元杂剧、小说则以明清为代表。中国文学正是在这一时期进入了文学的自觉阶段;而创作也由象征型变为创作与自然相协的特征,文人在诗文中倾注自己的思想情感却又使作品宛自天成;同时,随着国家大一统的趋势,文学格局也由上古的多元分立转为多元一体,出现了如“建安风骨”、“盛唐气象”等能够概括某一时期文学共性的名词。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高潮:建安风骨 图源:网络

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后,中国和欧洲的社会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文学对比形势也就随之新变。虽然同时期的中国明清文学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站在现代世界文学的角度上来说,西欧的文艺复兴、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更加具有进步意义。

以上这些,相信各位同学在高中历史书上都有所了解~

画风突转的表情包
  • 近代文学

与西方相比,中国进入近代历史较迟,且社会性质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们的文学数量和质量便都落后于西方。虽然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期间有了部分的革新,但也只是为五四新文学做准备,本身没啥质的变化~

  • 现代文学与新时期文学

但自“五四新文学”始,中国文学便开始复苏。

我们一面继承了民族文学传统,另一面开始向西方学习——语言上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体裁上学习现代诗歌、现代小说、戏剧、散文等;内容上开始关照本民族的命运,启蒙民智。一大批文学大家开始涌现——鲁迅、胡适、老舍、郁达夫、沈从文、张爱玲等,在中国文学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现在很多学校图书馆里放的也是这个时期的书,毕竟,更容易看得懂hhh 大家可以尽情欣赏,一个月不看个两三本都愧对高中/大学生活啊。

新中国成立后,历经10年浩劫,文坛迎来了新时期——朦胧诗派、寻根文学、先锋文学、新写实主义等风格流派相继登场,北岛、舒婷、顾城、阿城、韩少功、余华、残雪、莫言等优秀作家的创作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其中莫言成为了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由于西方认为中国文学高深玄妙,且汉语语言文化内涵丰富导致译介难等因素,中国文学长期被西方叙事所忽略而处于边缘,而莫言的获奖则助力中国文学走进中心叙事的视角。(InVisor芳老师希望未来有更多中国文学作品能获得诺奖)

而今天,文学发展虽然趋向商业化、个人化,但作家们所接触的视野确实更加广阔了(时不时还可以来场说走就走的国外旅游找灵感),写作空间得到扩展,写作条件也得以提升,整体经济文化环境仍给优秀文学作品的诞生以优渥土壤。经济发达可以是文化繁荣的基础~~~

对法俄中三国文学比较的小总结

虽然文学地位的衡量的确出自客观的评价尺度,但具体的文学之于每一个具体的人,其感受也是主观的。在这个层面上来说,中国、俄国、法国文学更是难以相比,文化背景、生活经验的差异都将影响这三国文学在每个读者心中的排名。

InVisor芳老师呢,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东方人,偏爱中国文学胜过俄国文学,偏爱深刻影响中国文学的俄国文学更胜法国文学(毕竟在中国文化中浸泡久了,日久生情也是有的)。而中国文学如江水奔流不舍昼夜,纵有曲折,却从未断流,其深刻内涵至今日也仍大有可挖掘之处,后来者必有后起之秀,接下担子的是你,是我。

参考:

  1. 何乃英. (2001). 论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113-117.
  2. 李炳海. (2005). 从上古文学到中古文学的转型——兼论中古文学的几个基本属性.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96-102.

最后,欢迎各位朋友在下方留言/评论一起探讨三国文学哦~若有不同意的地方请友好指正,勿喷~~~

喜欢别忘了赞同,点赞,收藏三连哦!如果大家对于文学方面的学术科研(含科研辅导、论文发表等)有任何想法的话,非常欢迎来狂撩InVisor芳老师哟~(一般人不会告诉ta的客服微信:invisor003,备注“学术科研”齁)❤️❤️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