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isor学术科研
InVisor科研新闻 |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人类该何去何从?
2020年12月12日
InVisor学术科研
看这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备考经验来啦!
2020年12月14日

书单分享(2)| 以体裁为线索,读遍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

一、小说

鲁迅的《狂人日记》 图源网络
  • 20年代

现代白话小说:开山之作是鲁迅的《狂人日记》,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问题小说:五四后思考“人生究竟是什么”的小说,如叶圣陶《这也是一个人?》、冰心《斯人独憔悴》;人生派写实小说如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文学研究会”还有以王鲁彦、彭家煌、台静农、许钦文、蹇先艾、许杰为代表的乡土小说作家群

主观型叙述小说:学习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主情”特征,注重心理活动的刻画。最具代表性的是郁达夫《沉沦》这类“自叙传”抒情小说;还有凌叔华《酒后》代表的心理小说;张资平《约檀河之水》代表的性爱小说;鲁迅《补天》、郁达夫《采石矶》代表的历史小说

通俗小说:“鸳鸯蝴蝶派”代表的民国旧派小说;新派文学有社会小说如李涵秋《战地莺花录》;社会言情小说大家如张恨水,以及后来的刘云若、秦瘦鸥、予且;武侠小说如平江不肖生,后来的顾明道、还珠楼主等;侦探小说有程小青“霍桑探案”系列,还有历史演义类型

  • 30年代

左联(左翼文学联盟):领袖鲁迅有《故事新编》;还有蒋光慈、钱杏邨、楼适夷代表的“太阳社”;萧红(《生死场》)、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代表的东北作家群“创造社”的郭沫若、郑伯奇;还有丁玲、张天翼、沙汀、吴组缃、叶紫、艾芜等。左翼文学大颚茅盾创作了一系列“社会剖析小说”如《蚀》的三部曲、《子夜》

自由主义作家分为分别活动在京津和上海的“京派”及“海派”——

“京派”小说代表有老舍《骆驼祥子》《猫城记》;沈从文《边城》《萧萧》《阿黑小史》;费名《竹林的故事》;芦焚(师陀)的《里门拾记》;李健吾《陷阱》等。

“海派”小说代表作家有张资平、叶灵凤、曾虚白、章克标等;还有施蛰存、刘呐鸥代表的新感觉派

此外,李劼人重要的《死水微澜》;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也有人划之为京派)则属于独立创作。

  • 40年代

“暴露与讽喻”小说:国统区文学主流,暴露国民党统治下的不堪以及讽刺现实。如张天翼《华威先生》、沙汀《淘金记》、钱钟书《围城》等。

“体验与追忆”小说:也流行于国统区,表现了体验现实主义特点,以及战争时期作家们对土地民族的抒情怀旧。如路翎《财主底儿女们》、冯至《伍子胥》、师陀《果园城记》、萧红《呼兰河传》等。

“通俗与先锋”小说:主要产于上海“孤岛”与沦陷区,是商业文化与市民需求的体现。如张爱玲《倾城之恋》《金锁记》、徐訏《鬼恋》、无名氏《北极风情画》等。

“现实与民间”小说:是解放区将革命现实主义小说民间化的实践。如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孙犁《荷花淀》、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等。

  • 50、60年代

农村题材小说:“山药蛋派”的赵树理《锻炼锻炼》、李准《李双双小传》、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

战争题材现代历史题材:(见《时间线索》篇~)

“百花”小说: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后和60年代初文艺政策调整期两次文学管理有所松动后创作的小说。题材突破至“爱情”如《红豆》、“历史”如《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等;还有揭示社会矛盾的如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 80、90年代

见《时间线索》篇已列出的创作类型~

二、新诗

冰心《繁星》节选 图源网络
  • 20年代

尝试派:胡适的中国现代第一部白话诗歌集《尝试集》

浪漫主义诗风:郭沫若诗集《女神》

文学研究会(人生派、为人生派):冰心的《繁星》《春水》、周氏兄弟、朱自清

“湖畔派”四诗人: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有诗歌合集《湖畔》

前期新月派:闻一多《红烛》集、《死水》集,徐志摩《志摩的诗》,朱湘、饶孟侃等

早期象征派:李金发《食客与凶年》《弃妇》、穆木天、冯乃超、胡也频等

  • 30年代

“中国诗歌会”:属左联领导,代表诗人为殷夫

后期新月派:加入了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新诗人

现代派:戴望舒《雨巷》、施蛰存《桃色的云》、费名等

汉园三诗人:何其芳《燕泥集》、李广田《行云集》、卞之琳《数行集》

  • 40年代

七月派:鲁藜、绿原、阿垅、曾卓、牛汉等。有诗集《白色花》

校园诗人:西南联大有朱自清、闻一多、卞之琳、李广田、冯至等;燕京大学有吴兴华、黄雨等。代表作如冯至的《十四行集》

九叶派(中国新诗派):校园诗人加上穆旦、郑敏、杜运燮、王佐良、赵瑞蕻等年轻诗人。有诗集《九叶集》

  • 50、60年代

相对出色的有郭小川《乡村大道》、贺敬之《回延安》

  • 70年代

暗哑的年代。。。

  • 80年代

1976年天安门诗歌运动标志着新时期诗歌的觉醒与重新独立。

朦胧诗:“时间线索”篇

第三代/新生代诗人:包括“他们”、“莽汉主义”、“整体主义”、“非非主义”、海上诗派等诸多群体。代表有李亚伟(《中文系》)、海子、王家新、韩东等

  • 90年代

符合当时的多元的文学特征,但与小说相比发展欠佳。

三、散文

朱自清《背影》插画 图源网络
  • 20年代

论类型可分为游记体散文记叙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等。论派别可分为——

“随感录”作家群:创作议论性散文,如李大钊、陈独秀(《偶像破坏论》)、钱玄同、刘半农等

言志派:创作个人化的记叙抒情性散文,如周作人《乌篷船》、俞平伯、费名等

文学研究会:创作抒情性散文,如冰心《笑》、朱自清《背影》、丰子恺《缘缘堂随笔》、翟秋白的游记体散文《饿乡纪程》

创造社:自叙传色彩浓厚的“漂泊记”记游散文如郁达夫《还乡记》;郭沫若颇具诗意的《月蚀》

“语丝”派:既有议论性的杂感又有抒情小品如孙伏园《伏园游记》、孙福熙《山野掇拾》、川岛《月夜》;此外林语堂的幽默小品尤为出色,如《剪拂集》

“现代评论”派:徐志摩《北戴河海滨的幻想》《我所知道的康桥》等;陈西滢《西滢闲话》等

  • 30年代

这一时期出现了“论语派”和“太白派”的论争——

“论语派”提倡“幽默小品”和“趣味小品”,主要是林语堂《大荒集》《我的话》,还有周作人重人生咀嚼的散文。

“太白派”则是以左翼作家为主提倡反映现实生活斗争的杂文,除鲁迅《且介亭杂文》《华盖集》等,还有翟秋白《乱弹及其他》、唐弢《推背集》、徐懋庸《打杂集》等。

抒情散文也成就不小——

“京派”:何其芳《画梦录》、沈从文《湘行散记》等;

其他诗人如缪崇群《唏露集》、陆蠡《海星》和丽尼等;

开明同人:丰子恺《缘缘堂再笔》、夏丏尊、叶圣陶等。

报告文学如夏衍《包身工》、邹韬奋《萍踪寄语》;新闻体游记如萧乾《流民图》;国际题材游记如朱自清《欧游杂记》、李健吾《意大利书简》。

  • 40年代

由于抗日救亡的时代要求,报告文学成为作家们首选的创作文体。新闻性的战地报告如丘东平《第七连》、骆宾基《东战场别动队》等,丁玲、徐迟等也都参与到报告文学写作的大军中来。

继承鲁迅传统创作杂文:国统区的聂绀弩、秦似、夏衍《此时此地集》、冯雪峰《乡风与市风》;上海“孤岛”的唐弢《劳薪集》、巴人《窄木集》;沦陷区的周作人《秉烛谈》、“东北作家群”萧红等描写逃难生活;解放区则相对较少。

小品散文多样化,有萧红《回忆鲁迅先生》、何其芳《星火集》、巴金《梦与醉》、冯至、梁实秋、张爱玲等。

  • “十七年文学”(建国到文革期间)

由于40年代以纪实性散文为主,建国初期“通讯”、“报告”充斥,且形式与内容都偏于单调。

  • 80、90年代

“散文”概念窄化,出现了“散文热”,主要有回忆散文如巴金《随想录》、杨绛《干校六记》;抒情散文如周涛《巩乃斯的马》、张洁《拣麦穗》、贾平凹《商州初录》;学者散文如余秋雨《文化苦旅》、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金克木、张中行等。

四、戏剧

北京人艺《茶馆》剧照——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 图源网络
  • 20年代

以译介外国戏剧作品为主,但也有郭沫若《三个叛逆的女性》、田汉《名优之死》等优秀作品。

  • 30年代

出现了无产阶级戏剧、红色戏剧、国防戏剧、农民戏剧。而“大剧场”戏剧尤为出色,有曹禺《雷雨》《日出》《原野》、夏衍《赛金花》、李健吾《这不过是春天》等。

  • 40年代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高渐离》等;曹禺又创作出《北京人》《家》。

  • “十七年”

郭沫若《蔡文姬》、田汉《关汉卿》等历史剧;最为出名的莫过于老舍的《茶馆》。

  • 文革期间

仅存“样板戏”。

  • 文革后“传统回归期”

批判“四人帮”或深入刻画无产阶级革命家,如金振家、王景愚《枫叶红了的时候》、白桦《曙光》等。

  • 80年代

受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影响,新时期戏剧探索如高行健《绝对信号》《车站》等在形式上有了极具艺术价值的突破。

  • 90年代

特点是商业化、通俗化,进一步消除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代表有过士行“闲人三部曲”、孟京辉《恋爱的犀牛》等。


下一篇将从思潮/流派线索以及作家线索来介绍哦~

喜欢InVisor芳老师的分享的同学记得点赞收藏分享哦~ 如果大家对于科研背景提升」、「论文发表」、「科研课题辅导」、「名校科研助理申请」有任何想法的话,十分欢迎来戳一戳芳老师(一般人不告诉ta的客服微信:invisor003,记得备注“学术科研”哈~~~)️❤️❤️❤️

推荐阅读:

InVisor学术科研:法俄中三国文学对比(1):法兰西篇

InVisor学术科研:法俄中三国文学对比(2):俄国篇

InVisor学术科研:法俄中三国文学对比(3):中国篇

InVisor学术科研:伤痕文学 | 总有一抹淡淡的忧愁在心头

InVisor学术科研:《悲惨世界》的内核:「悲惨」人物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