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isor学术科研
时间管理下的文档管理方法!——科研狗需要知道的十大高效经验(8)
2020年7月16日
InVisor学术科研
看了这篇文章,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文献综述!(1)
2020年7月16日

InVisor科研新闻 | 空气污染太严重,I Can’t Breathe!这是新生儿发出的呼喊!

InVisor学术科研

虽然现在空气污染没有往年那么引人关注了,“穹顶之下”演讲当中的惨状也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发生在我们身边,但是空气污染仍然是我国发展中敲响的一道警钟!!你可能觉得过了这么多些年,PM2.5好像没有对人体造成太大影响——那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举个栗子,众所周知,妇女在怀孕的时候,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上都处于以往都要脆弱的阶段,很多看似无关紧要的行为都会影响到孕妇本身及婴儿的健康,外界环境的侵害也不例外。以往很多文献都已证明空气污染是对孕妇和胎儿产生不利影响的重要因素,但是并没有深入分析。“空气污染究竟会对胎儿影响到什么程度,是否会导致胎儿早产”,“由于工业化水平、交通发达程度与汽车尾气排放量不同,而在空气质量上有明显差距的城市和乡村,在空气污染对胎儿早产的影响上有什么差异”等等问题也没有详细讨论过。

芳老师觉得,城市和乡村,作为两个不同的地理和人口学概念,在涉及实地调查和随机抽样统计的医学公共卫生研究中,是非常有必要加以区分、不能混为一谈的,否则将影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说服力。这不,来自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就证明了这一点。他们近日在《国际医学地理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Geographics;IF:2.862)》上发表了《大气污染与胎儿早产的相互关系的城乡差异(Urban-rural disparuty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mbient air pollution and preterm birth)》一文,分析了随着地理环境的变化,空气质量和孕妇胎儿健康指数的相应变化。

这项研究调取了2014年在湖北省出生的429个新生儿(全部为单胎,无双胞胎或多胞胎)数据,包括新生儿母亲的居住地区、医院所在地、生产日期、产检次数、出生时的母婴各项生理指标,确保每一位被统计的新生儿都有完整的母亲个人信息。一方面详细了解母亲是长期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另一方面重点统计了以上新生儿中的早产人数。

同时,按照以上新生儿的出生地,研究人员将其划分为东部(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最高)、中部和西部(较之东部,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低)三个不同的区域,即东部区域代表城市,中部和西部区域代表乡村。该研究调取了上述三个区域内,2014年的空气质量(PM2. 5浓度)数据,并分析是否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PM2. 5浓度升高),胎儿早产人数增加,以及上述三个区域之间的PM2. 5浓度差异。

结果大家估计应该都能猜到:在上述三个区域之间,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最高的东部区域空气质量最差,PM2. 5浓度最高,中部和西部地区则较弱。

湖北省城市分布
湖北省东中西部空气质量

而在新生儿早产人数与空气质量的相关性上,统计结果则表明,在整个湖北省,新生儿早产人数均与PM2. 5浓度呈正相关:空气质量越差,污染越严重,新生儿早产现象也随之增加。再把全省范围(whole province)的统计结果结合城区空气污染的数据加以对比就可以发现,越是城市化水平高的区域,越呈现“高空气污染指数、高新生儿早产率(H-H)”的分布。

湖北省各区域城乡差异、空气污染指数和新生儿早产率之间的相关性(a. 湖北全省,b. 东部、中部、西部各区域)

如果是从各区域内部的统计结果来看,在城市化水平最高的东部,新生儿早产现象与空气污染指数之间的正相关性也表现得最为明显:东部区域内的大部分地区,根据城市和乡村的分布均呈现“高空气污染指数、高新生儿早产率”(H-H),和“低空气污染指数、低新生儿早产率”(L-L)的分布。在东部区域内部,呈现“高污染、高早产”分布的,与城区空气污染的数据中城市化工业化水平最高的东部区域中心地带不谋而合;呈现“低污染、低早产”分布的,也正对应东部区域周边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县、乡、镇、村地区。

虽然这种通过数据把两组貌似无关的变量联系在一起的方面没有直接证明了空气污染与新生儿早产的因果关系,但也侧面表现出两者具有高度相关性,不可不重视!所以各位妈妈们,听芳老师一句劝,看着外面空气不干净的时候,咱就坐在家里老老实实待着,好不咯~

如果你对于环境科学专业论文发表科研有任何想法的话,非常欢迎来狂撩芳老师哟~(一般人不会告诉他的客服微信:invisor003,备注“学术科研”齁)❤️❤️❤️ 希望大家可以多多为InVisor芳老师的内容点赞、喜欢、收藏和转发给更多的朋友哦~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