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isor学术科研
说了那么多,从本科时期开始积累科研经历,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
2020年7月17日
InVisor学术科研
论文学类论文的千层套路:小说篇(3)
2020年7月25日

看了这篇文章,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文献综述!(2)

InVisor学术科研

听说有同学催InVisor芳老师更新文献综述文章的后续?那你们还不给个赞哦,不给赞就不给更——

诶,别走啊各位同学,有话好好说,芳老师更不就是了嘛……

上一篇的结尾中,InVisor芳老师不是有总结过文献综述怎么写嘛,其中就总结了正文部分的写法:按时间,主题或研究方法进行组织它们。但具体怎么个组织法,芳老师觉得还是有必要详细聊聊的。在搜集到许多文献后,一旦你对这些信息有了基本的分类,你必须考虑如何在你的论文正文中合理安排这些“材料”。

为了更好地写出一个总揽性的组织框架,不妨和芳老师一起畅想以下情形:

你刚刚读完了《白鲸》这本小说(p.s.由19世纪美国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撰写的一部海洋题材的长篇小说,芳老师当初看这本小说时,就想起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不过这本书比《老人与海》更详实,更庞大,描绘的是真正的传奇),对里面那只庞然大物的描写深感怀疑——倒不是怀疑所写的是假的(毕竟小说本来就是虚构的),而是因其精湛淋漓的描写怀疑所写之事是否在历史上真有发生。

你于是找到了20世纪80年代写在生物学期刊上的一些关于抹香鲸生理学的文章,这些文章又引用了英国在18世纪早期对鲸鱼进行的一些生物学研究,使得你搜集到的信息更多了。然后你还查阅了一本写于1968年的书,里面有一些关于抹香鲸在其他艺术形式中的展示,比如阿拉斯加诗歌,法国绘画,或者是鲸骨图片等,就像19世纪晚期捕鲸者所做的那样。这让你对《白鲸记》中描写的那段时期美国的捕鲸方式感到好奇,所以你可以在过去五年里找到一些发表的学术文章,讨论赫尔曼·梅尔维尔在他的小说中对捕鲸场景的描述有多准确。

五年的研究,资料应该够你写一篇文献综述了吧。你现在至少应该有5种Organizing the body的文献综述写法(先别着急看下面,想想自己该怎么汇编这些材料)。

嘿,估计你会说,这怎么可能想得出5种方法?芳老师还真能给你想出5种出来:

  • 第一种,你可以按照发表的时间顺序来写。例如,你可以首先谈论18世纪英国的生物学研究,然后是1851年出版的《白鲸记》,然后是其他艺术作品中关于抹香鲸的书(1968),最后是生物学文章(1980s)和最近关于19世纪美国捕鲸的文章。这样写逻辑很清晰,是一种可以清晰看出捕鲸发展历史的写法,但不足之处在于,材料之间的关联性、主题的连续性不强。而且你会发现,尽管其他艺术作品和美国捕鲸作品中有关抹香鲸的资料来源都是最近写的,但它们都是关于更早创造出来的其他主题和对象的,如果真的需要追溯发展历史,你大可不必这样安排,因为这种写法丧失了其对重点的把控。
  • 你也可以按出版顺序来写。同学:不是吧,这也算一种写法?当然可以,不过,这种方法仅限于出版顺序相对于一般时间顺序显示了更为重要的趋势。比如各项研究当中研究人员对抹香鲸的解剖实践发生了点改变,这个改变的过程就可以通过文献的出版顺序表现出来。
  • 你甚至可以按照趋势来写。比如,咱们要Organize这么多关于抹香鲸的材料,还要把握住其历史发展,那么就不妨按照每份材料的历史“源头”来写,这样就可以规避一般时间顺序所带来的问题。你可以把捕鲸的历史分割成几大块儿:1600-1699年、1700-1799年和1800-1899年,每段时间肯定有其独特的特点。这样,重点也能够很好地突出。
  • 好,芳老师看你不喜欢死板地按照时间来写,这里介绍给你另一套方法:按照主题来写。

但是,尽管这种方法不要求时间,时间的推移可能仍然是文献综述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关于抹香鲸的综述可以集中讨论捕鲸用的鱼叉的发展。虽然研究的重点是一个主题,鱼叉技术,它仍然以时间顺序来进行组织。

在这里,芳老师必须强调“时间顺序”和“主题”方法之间的唯一区别:你是否着重于突出材料的某一特征。像鱼叉或鱼叉技术的发展,各段材料当中关于鱼叉的部分你需要着重突出,而不是使用整段材料。但一般的以主题为目的的文献综述往往都脱离时间顺序。例如,抹香鲸材料的文献综述可以探讨它们在不同领域的文化中是如何被描述成“邪恶”的事件的。这些部分可能包括它们如何被拟人化,它们的体型比例如何被夸大,以及它们的本能行为被误解。以这种方式组织的文献综述将根据所提出的观点在每一节的不同时期之间进行调整。

  • 最后,你如果是更看重历史上的各位作者的研究方法,你也可以对“他们的方法”进行一个汇总。对于抹香鲸的文献材料来说,一种方法是研究美国、英国和法国艺术作品中对鲸鱼的描绘之间的文化差异。或者你的文献综述可以集中在捕鲸对一个社区的经济影响上。看重“方法”的写法会被文献综述中的文件类型或讨论这些文件的方式所影响。

有时候,你搜集到的资料当中,并不是所有资料都是有用的。剩下的那一部分吧,好像挺适合加入到你的文献综述大家庭当中,但跟你上面所使用的方法又有些矛盾。那么,它该不该加?芳老师给你点判断的依据:如果它对于辅助理解主要信息非常有必要,加。当然,对主要信息的删减也是必要的,如果两段信息都说明同一件事情,没必要都给它们露脸的机会,芳老师希望大家在写作文献综述的时候,Be Selective。哈,不知不觉就谈到开始写作的第一个要领了。


写文献综述仍然是要讲究逻辑的。芳老师很怕许多同学,特别是当他们使用时间顺序作为写作方法的时候,就只是堆砌信息,毫无章法。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芳老师宁愿建议你使用“主题”和“方法”为目的的写法,至少最后呈现出来的综述是带有一定逻辑的。

而且,综述中材料的密集与否无所谓,密集有密集的好处——你真的是找了挺多;宽松有宽松的优势——结构更加清晰。不过,芳老师更喜欢宽松的写法,因为它非常考验一个人对材料的编排,看着也特别舒服。喜欢宽松写法的作者是喜欢在综述中大量加入自己的看法与总结,芳老师觉得比密集写法要高一个档次——即使他找得少,但是他吃得透,挖得深。但注意,每当你阐述你的总结和观点的时候,后面一定要跟相应的例子,否则你只是在那里夸夸其谈。

最后,写综述不是写小说,别擅自加那么多引号。而且在转述他人观点的时候,你自己先反反复复读懂别人的观点是什么意思,不然材料是一个意思,你转述之后却变成了另一个意思,那不是闹笑话了嘛。


最后,希望各位同学可以赞同,点赞,收藏和评论哦~感谢感谢感谢!!!

如果你对于论文发表、科研辅导有任何想法的话,非常欢迎来狂撩芳老师哟~(一般人不会告诉他的客服微信:invisor003 )❤️❤️

参考文献

Anson, Chris M. and Robert A. Schwegler. The Longman Handbook for Writers and Readers. 6th edition. New York: Longman, 2010.

Jones, Robert, Patrick Bizzaro, and Cynthia Selfe. The Harcourt Brace Guide to Writing in the Disciplines.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1997.

Lamb, Sandra E. How to Write It: A Complete Guide to Everything You’ll Ever Write. Berkeley, Calif.: Ten Speed Press, 1998.

Rosen, Leonard J. and Laurence Behrens. The Allyn and Bacon Handbook. 4th edition. Boston: Allyn and Bacon, 2000.

Troyka, Lynn Quitman. Simon and Schuster Handbook for Writers.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2002.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