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isor学术科研
Gap year除了家里蹲,还可以抓紧时间做学术背景提升!
2020年12月12日
InVisor学术科研
芳老师留学经验谈:申请国外的研究生硕士前,你必须知道的几件事……
2020年12月12日

书单分享(1)| 以时间为线索,读遍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

芳老师应广大热爱文学的同学要求,给大家出一个文学作品书单分享系列文,主要介绍值得一读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超级热爱看书的你快快收藏起来吧!作为本系列的第一篇文章,芳老师先给大家框定一下“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的范围~

一、中国现代文学

是指始于1917年1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止于1949年7月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文学概念。

《文学改良刍议》胡适手稿 图源:每日头条
  • 破旧立新是第一个十年/20年代(1917~1927)的鲜明主题

晚清以来的各种文学改良与革新尝试、提倡白话文的呼吁、清末民初大量的域外小说翻译……都为1917年五四文学革命准备了一定的思想基础;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新型知识分子产生,为文学革命提供了物质的阶级的基础;民国初期军阀混战的混乱局势则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而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则催生了文学革命的正式成型。

这一时期的创作都以使用白话文为风尚,并革新旧思想、学习西方思潮,发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声音,是古典文学结束、现代文学起始的时期。

  • 文学政治化与社会化是第二个十年/30年代(1928~1937)的主题

这一时期国民党进入稳固政权阶段,而共产党则作为新生民主力量与之对抗,于是产生了主张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左翼文学(“左联”为代表);但与此同时也存在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自由主义作家们,分为“京派”和“海派”。

另一方面,沿海城市的资本主义化与广大农村地区的封建宗法观念动摇、作家结构由士大夫阶级逆子扩大到更广泛的社会阶层,因此作品内容由“五四”时人的解放转向对社会面貌的观察和描写,作品风格也由热烈抒情转向中长篇的现实主义叙事。

  • “救亡”与“爱国”是第三个十年/40年代(1938~1949)的主题

“战争”成为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因此昔日在文学观念上口诛笔伐的文人们也大都捐弃前嫌,进行共同的“救亡”文学创作。迫于战争,文学也有了沦陷区、国统区、解放区及上海“孤岛”的地域之分。

(以上具体作品见下篇《体裁线索》篇哦~)

二、中国当代文学

是指始于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并延续至今的文学概念。

第一次文代会会场 图源:中国文艺网
  • 第一阶段:1949~1978年

50年代

1949年的“第一次文代会”确立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规定的中国文艺新方向——战争结束,文艺建设与文化规范被认为是和平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多年的战争文化心理已成习惯,实用主义、政治激情、英雄主义、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下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仍然掌控着人们的日常行为,人们对于西方文化也仍持拒斥之姿,文学艺术仍然被认为是革命、政治的宣传机器。因此这一时期的作家们排列成以下几个主要队形——

第一,积极投合此类心理进行创作。

这类作家有来自左翼文学阵营的,有长期配合共产党进行政治斗争的,也有游离于政权之外歌颂和平时代的,但有时却因空洞的歌颂而丧失文学价值。代表作如胡风《时间开始了》、郭沫若《新华颂》、老舍《龙须沟》、巴金《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故事》。

第二,被官方打压而转入地下的潜在写作

这类作家要么与现政权产生过历史冲突,要么不承认现政权,从而失去进入公共视野的权利,但这类创作因相对自由往往更有艺术价值。代表作有沈从文《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无名氏的《无名书》。

第三,符合时代要求的民间立场

这类作家既能做到与时代“共名”,又能凭借民间生活经验勾勒出具有真实美感的民间文化形态。代表作有赵树理《锻炼锻炼》、周立波《山乡巨变》、电影剧本《李双双》等。

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助力了“五四”知识分子精神的回归,一大批作家又放开手创作,批判教条主义、揭示社会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如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宗璞《红豆》等。

1957年“反右运动”的展开、1958年的“大跃进”又将自由创作的氛围收紧,颂歌型作品再次回归,真正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大多只能出自被政权弃于社会边缘的作家之手,如“胡风反革命集团案”的牵涉者绿原《又一个哥伦布》、曾卓《有赠》等。

60年代

这一时期主要以回忆战争、回忆历史为创作线索。

首先,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题材。宣传颂扬现代革命史的杜鹏程《保卫延安》、曲波《林海雪原》;描写战争遗留创伤的路翎《洼地上的“战役”》;用劳苦大众的抗战生活增强趣味性和民间性的《铁道游击队》、茹志鹃《百合花》等。

其次,现代历史题材创作。主要分为茅盾《子夜》模式、李劼人《死水微澜》模式、路翎《财主底儿女们》这三个叙事模式。其他出色作品还有老舍《茶馆》、梁斌《红旗谱》、宗璞《红豆》等。

其它类型如描写知识分子的田汉《关汉卿》、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用赞美山水来象征时代的如贺敬之《桂林山水歌》;还有讽喻现实的如马南邨《燕山夜话》。

70年代

这是最黑暗的年代,能发布的文艺作品只见《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白毛女》等革命样板戏。真正有价值的却是被迫害的知识分子写下的责问!如廖沫沙《悼吴晗同志》、杨沫《自白——我的日记》;还有秘密进行的潜在写作,如丰子恺《缘缘堂续笔》、穆旦《神的变形》、牛汉《半棵树》、张中晓《无梦楼随笔》等。

革命样板戏演绎剧照 图源网络
  • 第二阶段:1978~1989年

80年代文学是新时期的文学,政治运动的结束使得五四新文学的传统回归,渐渐开放的社会风气让外国文化得以涌入,整个文学势态向好发展。

伤痕文学:可以见之前的《伤痕文学》篇哦~

反思文学:不仅仅停留于伤痕文学诉说创伤的层面,而是深入反思其产生的原因。代表作有王蒙“集束手榴弹”系列、方之《内奸》、戴厚英《人啊,人》、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张贤亮“唯物论者的启示录”系列、公刘《哎,大森林》

改革文学:是改革开放后围绕改革事业、改革困难、社会变化等话题展开的文学作品。代表作有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高晓声“陈奂生”系列、张洁《沉重的翅膀》、路遥《人生》

乡土小说、市井小说:是民间立场的再次崛起,意在强调“民族文化”的审美概念。代表作有冯骥才《三寸金莲》、汪曾祺《受戒》、邓友梅《烟壶》、昌耀《内陆高迥》

现代意识的文学:是80年代吸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后文学现代意识产生的结果与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被置于表现中心。朦胧诗有舒婷《致橡树》《双桅船》、顾城《一代人》、北岛《回答》;戏剧有高行健《绝对信号》;小说有残雪《山上的小屋》

寻根文学:是学习西方文学现代化之余对本民族文化之“根”的反思,积极挖掘积极的文化内核、描绘古老遗风、批判丑陋因素。代表作有阿城《棋王》、韩少功《爸爸爸》、贾平凹《商州初录》

先锋文学:是整个新时期文学走向个性化的转折点,作家们以先锋精神积极进行文学实验,强烈的个性化特征渐渐消弭文学的共名状态。代表作有马原《冈底斯的诱惑》、余华《现实一种》、孙甘露《我是少年酒坛子》

新写实小说、新历史小说:是文学的“后寻根”现象,意在揭开被政治话语和知识分子精英话语所遮蔽的真实民间世界。代表作有刘震云《单位》《一地鸡毛》、方方《风景》、池莉《烦恼人生》、莫言《红高粱》

莫言《红高粱》 图源网络
  • 第三阶段:90年代

90年代文学的主要特征就是多元、无名、商业化,个人化的写作已经成为主要潮流。代表作有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动物凶猛》、余秋雨《文化苦旅》、王安忆《叔叔的故事》、史铁生《我与地坛》、余华《许三观卖血记》、王小波《黄金时代》等。

此外,新的写作空间也被开拓出来,呈现出新的审美形态。如陈染《私人生活》、林白《一个人的战争》代表的女性写作;严歌苓《少女小渔》代表的海外移民题材;朱苏进《绝望中诞生》代表的军旅题材;还有表现民间理想主义的如王安忆《长恨歌》、张承志《心灵史》、韩少功《马桥词典》、陈忠实《白鹿原》等。


下一篇将从体裁线索来介绍哦~系列文章,敬请期待!!

喜欢芳老师的分享的同学记得点赞收藏分享哦~~ 对文学作品研究感兴趣的同学欢迎戳戳InVisor芳老师展开深度交流:)

最后,如果大家对于科研背景提升」、「论文发表」、「科研课题辅导」、「名校科研助理申请」有任何想法的话,十分欢迎来戳一戳芳老师(一般人不告诉ta的客服微信:invisor003,记得备注“学术科研”哈~~~)️

推荐阅读:

InVisor学术科研:法俄中三国文学对比(1):法兰西篇

InVisor学术科研:法俄中三国文学对比(2):俄国篇

InVisor学术科研:法俄中三国文学对比(3):中国篇

InVisor学术科研:伤痕文学 | 总有一抹淡淡的忧愁在心头

InVisor学术科研:《悲惨世界》的内核:「悲惨」人物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