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isor学术科研
学术论文选题还是黑人问号?写给要写毕业论文或是SCI论文的你(下)
2020年1月18日
InVisor学术科研
SCI学术论文的图文摘要(Graphical Abstract)不会做怎么破?六个要点大揭秘!
2020年2月4日

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通讯作者……你是SCI论文中的什么作者?

InVisor学术科研

有同学在几天前问InVisor芳老师SCI论文中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通讯作者等等的作用是啥?写论文的时候怎么区分?

可以说,如果你有足够强的实力能胜任第一作者并发表了SCI论文,你无疑是真正叩开了学术的大门!就像Joker里面说的那样!!“Knock, knock~””Who’s there?””I’m the first author of the newest SCI paper! Open the door!” ——《Joker》

第一作者(First Author)排序问题

所谓第一作者也好,第二作者也罢,其实都是做实验以及写论文这一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国际学术界对于论文作者的定义普遍采纳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的标准

1.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s to the conception or design of the work; or the acquisition, analysis, or interpretation of data for the work. (对于研究设计理念,获取数据,数据分析以及对分析的详细解释有重大贡献者)

2. Drafting the work or revising it critically for important intellectual content. (对论文写作起草并对重要学术性内容有批判性修改者,改几个标点符号咱不算在内哈,致谢都觉得牵强呢)

3. Final approval of the version to be published. (支持最终稿的公开发表者)

4. Agreement to be accountable for all aspects of the work in ensuring that questions related to the accuracy or integrity of any part of the work are appropriately investigated and resolved. (同意对全文所有部分负责并可以保证、合理调查解决研究的准确性以及完整性者)

这就会涉及到一些学术伦理问题:没参与科研活动中的人就一定肯定不可能写到作者中!(自己脑袋里把这句话重复三遍当做警告!!)比如你同学或者同事进行了实验设计,选题,资料分析等等重要工作,这个是可以的算作参与的~但你学校门口老大爷在你走向实验室的时候给你问声好,这咱就不必要了(皮这一下很开心)。最起码有个标准就是任何作者都可以对论文内容负责并能进行答辩。所以像对该论文提供指导性意见或者是协助实验过程的参与者就不能算作是重要参与者,只能在文末致谢部分提及一下,这算是有些参与感嘻嘻~

当然这作者中的第一、第二就是看贡献大小排名了

第一作者一定是要参与研究的各个部分,包括实验设计、论文写作等等。在整个学术科研过程的参与度越高,成为第一作者的可能性就越大:比如500多个实验数据,约有300至400多个有效数据都是从你的实验中得来的,那么你基本上就是此项实验当之无愧的第一作者。

当然,第一作者也很有可能是2人及以上,例如500多个实验数据,3位同学合伙分别做了150多个实验数据,那么你们三个人可以算作是共同的第一作者。如果其中一个起草了你们共同研究的论文初稿,那么他就可以被选为并列作者中的第一作者

这种情况下只要期刊单位经核查后认可的话,就算是有4个第一作者也是接受的,影响因子高的期刊,如Nature等,5个第一作者都是小case,因为这是一个合作团队做的大工程,数据涉及上万份,研究耗时都长达两年,没这么多人还做不了这项研究。

不过芳老师建议哦~目标没那么高的同学在SCI论文署名并列第一作者人数最好不要超过3个,一旦过多,不仅期刊编辑会怀疑这其中是不是有猫腻。就算你是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做了研究,你本身第一作者的价值也降低了,如果你这项研究本身就用不了几个人,你多添几个第一作者就更可疑了。为了追求学术名声而丧失了做科研人的基本道德,芳老师觉得不值!!!

但为啥大家都希望成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呢?这是因为第一作者它香啊!含金量大啊!你哪怕是几篇SCI论文的第三或者第四作者都赶不上人家只有一篇SCI但却是第一作者牛逼。国内评职称,共同第一作者肯定是没有单独第一作者评分高的(具体还是看单位标准,不过国内共同作者总体没有单独第一作者那么抢破头地争取,但国外SCI期刊就没这些事儿,懂的都懂)。

第二作者、第三作者以及可怜的第四作者

为什么说第四作者是可怜的呢?

因为世界范围内大家的确普遍不看重第四作者,虽然其不代表第三作者或者第四作者没有作用,但就说服力和认可度来说,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肯定是一篇论文的核心组成部分

对于有评职称需求的科研工作者来说,第二作者、第三作者是不是应该成为你追求的目标也需要看高校或者单位的具体要求。严格的科研单位或是高校只看重第一作者,而一般的单位几乎对作者排位没有硬性要求。

而对于学生而言,如果能做到第一作者自然说明你拥有优秀的学术能力,但若是做不到,做第二作者、第三作者也是一种增长科研经验、丰富学术见识的方法。所以,无论作者排位如何,能参加老师教授推荐的实验研究就尽量参加,紧紧抱着大佬的大腿……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通讯作者基本上都是导师位,该作者主要承担统筹、投稿、答复审稿意见等方面的责任。通讯作者一般列于作者名单的最后,并且还会附上通讯作者的固定通讯地址,比如办公室地址或是实验室地址等等;如果是学生的话,没有固定的住处不说,更没有属于自己的办公室或实验室(论科研学生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因此通讯作者并不那么方便填写学生姓名~

虽然通讯作者是排作者名单最后的,但贡献与论文的第一作者几乎相当。在论文发表后,如果该论文学术含量高,引起了学术圈内的轰动,人家第一时间肯定是找通讯作者联系;随后,还会有期刊邀请审稿或是写综述等等,这会大大提升通讯作者本人在学术圈内的地位,特别是国外对通讯作者的认可度非常高。

说了这么多,不看个例子怎么能说明如何撰写作者名单呢?芳老师在这儿就用在之前文章中提到过《Biparental Inheritance of Mitochondrial DNA in Humans》这篇论文为例,一起来看下该论文的作者名单是怎样的:

图片来源:https://www.pnas.org
图片来源:https://www.pnas.org

这篇论文的作者名单还是非常醒目的,虽然名单上没有完全区分第一作者或是第二作者等,但对于该研究的贡献大小顺序是清晰明了的。需要注意吼,每个名字上的a、b等字母不是代表第几作者的意思,而是标注该研究者是来自哪个科研单位。

注释3和4也明确说明Taosheng Huang与P.S.A.对于该论文贡献相当(即两者为共同作者),同时T.H.也是该论文的通讯作者。

芳老师今日份的科普就到介里啦~有不懂的同学崽待会来我的办公室……emmm说错说错,待会来下方评论区留言吧! 也欢迎点赞哦~


最后,如果大家对于科研背景提升」、「论文发表」、「科研课题辅导」、「名校科研助理申请」有任何想法的话,十分欢迎来戳一戳芳老师(一般人不告诉ta的客服微信:invisor003)️❤️❤️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