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isor学术科研
八个论文写作步骤,让你的论文“扶摇直上九万里”!(上)
2020年1月10日
InVisor学术科研
有一说一,这里是快速发表EI论文干货集锦!!
2020年1月16日

InVisor科研新闻 | 666!有望医治乙脑的“潜力股”被我国科研学者发现了!

InVisor学术科研

芳老师无比痛恨蚊子……

吸血就吸血吧,大晚上的飞来飞去嗡嗡响,吵得人莫名烦躁,睡意绵绵又不愿起来打它……正决定爬起来收拾它,一开灯又不见了,关灯继续睡结果没过多久它又开始“嗡嗡”……

最重要的是!!!最重要的是,蚊子还会传播疾病,比较熟悉的严重疾病像寨卡病毒啊,骨痛热啊,革登热啊,每年受其折磨的人简直数不胜数!

此外,还有一种最近鲜有听说、但美好的亚洲人民也饱受其荼毒的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或称日本脑炎,英文名为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这种病毒也是由蚊子传播的!之前提到的革登热,还有黄热病以及西尼罗河病毒跟它都是亲戚关系(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哼!辣鸡!

伊蚊(Aedes)、按蚊(Anopheles)和库蚊(Culex)——这世界上主要的三大类蚊子好像是互相商量过了一般,各司其职,并且各自都会传播令人闻风丧胆的传染病——伊蚊负责革登热和黄热病按蚊负责疟疾和丝虫病;虽然乙脑在这三种蚊子中都发现过,但其明显更喜欢和库蚊搞cp……

乙脑的传染性很强。据统计,每年全球大约有6.8万例临床病例,其致死率也高达30%年致死人数可达1.3-2.04万人。玩过瘟疫公司的同学都知道,致死率高会容易降低病毒的传播性~ 所以大噶平时里很难听说这种病毒有大规模肆虐的新闻。当然,病毒传播性低也得益于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进步!!赞~

不过“最近没有听说过”不代表“未来就不会发生”!毕竟乙脑每2-15年暴发一次大疫情,所以说不定我们正处于其传播周期的低谷期;而另一方面,乙脑是具有季节性传播的特性的,在雨季传播力度会明显加强哦! 除了其传播周期让预防医学的学者非常警惕外,乙脑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也被大众密切关注——首先乙脑的致死率本身就很高,而即使是从乙脑的魔爪下幸存下来的患者,也有20%-30%的概率会留下永久性神经或行为问题,比如惊厥、失语或瘫痪等。

因此科研学者们一看,觉得不行,这小子太猖狂了,得治一治!!于是加班加点地研究哪些药物可以将这小兔崽子给打得体无完肤(感谢奋斗在前线的科学家们,爱你们嘤嘤嘤~)。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近期,来自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研究中心的肖庚富、王薇课题组研究人员就发现了两款药物可能是未来医治乙脑的“潜力股”:乌苯苷(Ouabain)和地高辛(Digoxin)。

额,这两个玩意儿是啥?? 咱们来先嗦嗦乌本苷……

哈,大家都知道箭毒吧,原始部落的战士们为了让被狩猎的动物动弹不得,就会在箭尖涂毒以麻痹甚至毒死它们~ 一说到箭毒,耳熟能详的就有南美洲的印地安人用箭毒蛙皮肤腺分泌的毒液,以及从马钱子提炼出的番木鳖碱(就是《基督山伯爵》维尔福夫人毒死其家人的玩意儿~),但非洲的土著会从旋花羊角拗(Strophanthus gratus)提炼出乌苯苷来大量涂抹在箭头上猎杀动物。高剂量的乌苯苷可以使人痉挛抽搐,引发高血压、高心率,最后心脏停跳而死;而极低剂量下的乌苯苷多用作强心剂,可治疗低血压和心律失调等疾病。

乌苯苷这玩意儿的用处可不止于此哦~它甚至还可以“杀精”(担忧地看了看男同事)。据2018年一项发表在《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期刊的研究显示,乌苯苷可以选择性地把精子“打成残废”,让这些游泳健将快速溺亡,以达到避孕的效果。研究者们甚至非常乐观地表示他们发现了一种未来“安全、可逆”的新型避孕方法。所以,以后就别说可乐杀精了,说乌苯苷杀精多高大上啊~

那么地高辛又是什么呢?

如果说起“洋地黄”大噶可能会比较熟悉一些~地高辛本身和乌苯苷一样用于强心剂,基本存在于洋地黄类药物中。如果大家平时喜欢追剧可能会知道——在2017年的《急诊室医生》电视剧的第11集中,张嘉译饰演的何主任接诊了一名地高辛中毒的大叔。这位大叔早期症状为腹痛、呕吐,后来发展为视力模糊、绿视、记忆力下降以及心律不齐等较为严重的症状。而最初大叔被怀疑是得了急腹症,幸好何主任凭借丰富经验诊断出是地高辛中毒。常说是药三分毒,凡是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最好谨遵医嘱,别胡乱用药,像地高辛这种药物,过量会损害消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严重的甚至会猝死哦!

然而,就是这两类原本是用于治疗部分心脏疾病的药物,在近日就被科研人员开发了其新用途!!!

肖庚富等人发现,这两款药物可以在细胞水平上明显抑制日本乙脑病毒的复制增殖。研究中那些感染了乙脑的小白鼠们在摄入适当水平的乌苯苷后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同时,原本乙脑会对神经组织的破坏从而造成不可逆的“后遗症”,现在乌苯苷通过抑制其在脑部的大量繁殖,显著地减少了对神经组织的病理损伤,这简直就是神仙般的药物!

虽说目前该种类药物还处于实验阶段,但科学家们相信这对于我国开发针对乙脑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而且这项成果已经被发表在了国际学术期刊《抗微生物制剂与化学治疗》(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上。

咳咳,按照InVisor芳老师科研新闻专栏的惯例哈,咱们肯定是要聊一聊这个期刊的辣!

《抗微生物制剂与化学治疗》是排微生物领域第15位~2019年公布的IF值为4.715,其主要刊发内容为抗微生物、寄生虫制剂以及在化疗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治疗机制等发现类论文。如果有意向的或者相关专业的同学不妨试一试哦!说不定你最近做研究又发现什么新的抗菌制剂了呢~


今天就说到这里,芳老师已经开始撸起袖子……


最后,大家可以对InVisor芳老师多多支持哦~点赞点赞点赞哈!!!最后,如果大家对于科研背景提升」、「论文发表」、「科研课题辅导」、「名校科研助理申请」有任何想法的话,十分欢迎来戳一戳芳老师(一般人不告诉ta的客服微信:invisor003)️❤️❤️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