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isor学术科研
科研经验分享:为什么要做学术研究,怎样坚持下去(2)
2020年5月9日
InVisor学术科研
敲黑板!财务思维对会计专业的同学们来说很重要!
2020年5月9日

时间管理下的调研咨询方法!——科研狗需要知道的十大高效经验(4)

InVisor学术科研

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一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那么这些金句的核心道理都是什么捏?其实也就是做事情前,你得先去搜集“情报”~ 而这一套思想可用于诸多领域,当然在科研活动和论文写作方面也是同样适用滴!

就比如,InVisor芳老师之前的很多学员报名参加了“南风窗”的调研中国大赛,一谈到选题的时候的确人人都踊跃提出自己最想做的选题,至于哪个选题是最合适的,一个个都默不作声。你这让我一个指导老师很捉急啊!!无论是什么样的调研活动,你所提出的选题都是你能够说出理由为什么可以选的题目,而并不是喜欢的题目。这就意味着你之前必须对心目中的选题有所了解,了解到什么程度呢?咱们就拿上篇文章讲到过的方法——SWOT方法举个栗子,什么不记得了,赶紧回去复习!

SWOT方法确乎是一个能够帮助同学们清楚滴分析局势的方法(而不仅仅是对自我进行评估),对选题的剖析也是有帮助的。你对选题的了解至少要知道该选题对于小组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选择这一选题的天时是什么?地利又是什么?你选择的调研对象要么得是离学校相对近的,要么就是你非常清楚的,能有获取足够多的调研数据的,或者有切入点的。

你想想,如果你对一个选题足够了解,那么在赛前商量选题的这一环节其实是分分钟搞定的,别人可能花了大把个小时讨论,你们团队可能就只用了二十来分钟,然后剩下的时间每个人各自买根棒棒糖悠哉游哉滴含着看着别人讨论…这多猛啊~这效率多高啊~这节省了多少时间啊~

这就是前期的调研;这也必须得是一个积累的习惯——对平时各种细节有所留意:比如老师曾经提到过的、或者是学姐曾经想做但没有做成的、或者是偶尔遇到的想到的等等。所以这对大噶的认知水平是一个挑战,而这也不得不依赖时间管理——有高效的时间管理就会给你足够的时间去获取这些讯息;同时也帮助你搭建人脉关系,加强与导师之间的联系互信。

每一种情况都有它适合的前期调研方法,经典的调研方法InVisor芳老师觉得足够同学们用了:文献调研实地调研

文献调研其实就是查阅文献并提炼出文献的主要讯息,像咱们“三钱”之一的钱伟长院士曾经说过:“你要解决一个问题,就需要收集情况,也需要向已经写出的书本学习,要向许多庞杂的资料进行学习,还要到现场去看问题发生的情况,背景怎么样?这样才能弄清楚这个问题的本质,才能想出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所谓的书本、庞杂的资料,不就是文献么?他当初受周总理委托研制高性能电池时,不仅亲自走访了当地各大生产电池的车间工厂,还潜心搜集了300万字的资料[1]。各位同学不妨翻翻自己的存文献的文件夹,看看有谁能存到300万字的文献?芳老师估计很多同学连存文献的文件夹都没有。

看文献得抓两方面:一方面是“经典文献”,另一方面是“最新文献”。任何学科都有那么几个大佬,历史学的有写“年代四部曲”的英国史学家Eric Hobsbawn;物理学的有发现能量量子的Max Plank;传播学有著《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的Harold Lasswell;演化生物学家有年轻有为的中国“细菌侦探”郭志宏。他们写的书和文献,那都是“经典”。世界上的文献浩如烟海,但大家文献却寥若晨星,想搜集起来不会费多大劲。

Harold Lasswell

最新文献就是指近三到五年所发表的相关领域的文献。一篇论文若没有最新文献,想迷惑老师通过课程论文可能存在侥幸,但要想过毕业论文可就不行。很多审稿的老师若是看到没有最新文献,你这篇论文的价值会低很多。

这里不多说其他的文献阅读法,InVisor芳老师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很多了,大噶要记得多多回顾鸭~

再来呢,就是实地调研。而实地调研又分多种:访问法、观察法、实验法

访问法当中也有很多种,过去信息通讯不发达,许多学者或许采用电话访问甚至面谈的形式,而现在信息技术发达,各种问卷平台帮了毕业生不少忙,就像现在芳老师有时候需要去采访人的时候,直接以一个微信拨过去,完事~

相信新闻领域的同学都会去学过怎么采用访谈的形式去获取资料。而采用什么样的访谈方法呢,其实得看每种方法的成本和适用情况:一般来说如果想获取大量的资料,问卷肯定是首选!但像做社会学或者新闻学的同学们,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深度访谈也是不二法门,同时访谈也是一种抽样,所以抽样的各种原则也必须考虑上——这时候你得要细细观察所访问人的特点,访问到的人的特点种类越多,你的访问含金量肯定越高!!

观察法比较推崇的是自然观察法,像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就是这一类。田野调查开山鼻祖波兰人类学家Bronislaw Malinowski就曾特洛布里恩德岛上极端地待了四年去调查当地土著,逐步创立一套田野调查方法论:写作统计图、族谱;同时自身参与到部落之间的活动中,并适当地与自身的文化保持距离[2]。这种参与式观察对后世社会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当然设计观察法也是一种节省成本的调查方法,不过InVisor芳老师更愿意将其放到下面一个方法:实验法。

实验法对于理科的同学来说是“命根子”,基中之基,根中之根。在讲究实证主义的理科当中,实验永远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人文学科的实验,比如心理学科的实验也是借鉴理科实验的逻辑思维,所谓换汤不换药嘛~ 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控制、对无关变量的控制、严格地排除误差等等都是对个人思维训练的考量。同时,对实验材料的选取如何才能更加节省成本,怎样的实验设计会减少实验材料的浪费不也是训练着同学们的经济思维吗?所以实验法其实并不见得比上面两种方法更简单哦~

不过,这些方法都是需要一定积累的,在大学四年中多多地找寻调研和科研活动,训练自己的学术思维,完全就是为最后大四毕业论文的爆发打下良好基础。当你开始着手毕业论文或者是其他论文的时候,你既不会感到各种虚,也不会觉得没有选题毫无想法,因为你早已在前三年的时间中见识到了许多,这也是芳老师鼓励大噶多去参与这些活动的原因之一,也是鼓励大家多看专注InVisor芳老师的文章嘻嘻~


系列传送门:


参考资料:

[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钱伟长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ronisław_Malinowski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