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isor学术科研
科研经验分享:为什么要做学术研究,怎样坚持下去(1)
2020年5月9日
InVisor学术科研
科研经验分享:为什么要做学术研究,怎样坚持下去(2)
2020年5月9日

InVisor科研新闻 | 来自庞大家族的人会更反对同性婚姻?

InVisor学术科研

“Freedom(自由)!!”

这一直是美国人民内心中最狂热的呐喊。正是这种起源于14世纪文艺复兴的人本主义精神,几经历史淘洗,才塑造了当代多元的美国。然鹅,多元的存在终究是复杂而矛盾的。在普遍倡导自由的风潮中,信守基督教的团体也在用其坚如磐石的保守主义捍卫着他们的“自由”。

最近加州大学圣地亚戈分校的Tom Vogl和斯坦福大学的Jeremy Freese的社会研究《生育率不同使社会在家庭价值观上更加保守》(Differential fertility makes society more conservative on family values)表明,对社会问题持保守观点的群体与大家庭的相关性非常高,即是说,家里人越多,这个家庭的成员在社会问题上往往持有更保守的观点。

Tom和Jeremy的数据来源于综合社会调查(General Social Survey)的数据库。GSS是一项持续进行的社会学调查,始于1972年,由芝加哥大学的国家意见研究中心(National Opinion Research Center)发起。那里的一个团队从建立初始就不断地收集和存储来自美国各地受访者对社会问题看法的采访数据。如此宝藏怎么能不“搞点事情”呢?于是Vogl和Freese就从数据库中提取了显示家庭规模和家庭价值观的相关信息。

之前有研究显示,如果一个家庭中存在信奉保守主义的成员并且他/她具有相当强大的影响力,那么这种保守主义的价值观会影响几代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更为强烈。而Vogl和Freese进一步发现,家庭规模会相应放大或缩减这种影响。大家庭的成员在对待堕胎和同性婚姻这种备受争议的社会问题上更容易持保守观点。

这不仅让InVisor芳老师想起每逢春节,许多人并不是想着如何度过一个轻松惬意的七天假期,而是在想如何接招家族里七大姑八大姨的各种“催婚”盘问。芳老师猜测,大家庭对下一代保守主义思想的固化能力更强可能是因为多人的意识形态输出给孩子造成了一种“舆论压力”吧,毕竟三人成虎~

Vogl还发现,信教程度越高、受教育程度越低的人,家庭规模越大,对家庭的观念也就越保守。在对GSS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后他们发现,那些原教旨主义团体往往有更大的家庭规模、更少的受高等教育人数和更固化的保守主义;而新教徒的情况就相差很多。

Vogl说这内在联系尚不清楚,但这些数据的确给予了他们一些思考:家庭成员越多,家庭更倾向于灌输更多的宗教信仰和更少的教育,如此,传统家庭保守主义会更普遍。来自这些大家庭的成员向反对同性婚姻和堕胎的人数贡献了3到4个百分点的增长在美国5480万同性婚姻反对者中,他们占了足足790万。宗教和家庭规模都是影响个人对社会问题观点的因素,虽然我国除香港和台湾地区外较少有人信基督教,但各位同学如果自己家庭规模比较大的话,不妨问问家里人对于同性婚姻以及堕胎等问题的看法,看看是否与Vogl的调查结果相符(家庭人少的话也可以做这个题目哦,比如可以对比小家庭和大家庭的保守观念等等)。如果差异较大,你岂不是可以挖掘出一个宝藏论文题目(还不多谢乌蝇哥 芳老师!!)?

哦哦,对了,忘了说,这篇研究结果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相信不用芳老师过多BB,大噶也应该知道PNAS吧(又不好好复习,之前的文章是有介绍过的哦!)!

最后,希望各位同学可以给InVisor芳老师赞同,点赞,收藏哦~点击三连,感谢三连鸭!!!!!

如果你对于有学术科研有任何想法的话,非常欢迎来狂撩芳老师哟~(一般人不会告诉他的客服微信:invisor003,备注“学术科研”齁)❤️❤️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