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isor学术科研
高中生能参加哪些国际竞赛?
2020年10月30日
InVisor学术科研
六个数据可视化工具,让你的论文数据活起来!
2020年11月6日

读硕士研究生的你为何这么焦虑?

InVisor学术科研

半夜突然惊醒,因为在梦里feel到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哎,为何现在读研的娃子如此焦虑???

我们都知道,学术生涯是一个磨砺自己、自我提升的过程,但同时,学术生涯也是一个冒险的过程,需要每个人全身心的投入和付出。然而我们都知道,在学术界有所产出,甚至是在领域内获得一定的地位,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为什么会焦虑?】

研究生的学术生涯是一个成长和创造的过程,所以读研的焦虑是大部分人必经的“学术青春期的痛苦”。而这种焦虑主要由内在和外在两种原因构成,内在原因缺乏对自己的合理认知(包括眼高手低、一昧羡慕他人达成的成就等),外在原因是现实世界的各种高度不确定因素(包括学术界名利场、与其他学者产生矛盾等)。大家要知道,焦虑是“非理性的恐惧”,适度的焦虑是成长必备的,也是没有办法完全消除的,但是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管理和转化:从内在心理自我调整,和通过自身下苦功来克服各种外界不确定因素。

本科生是知识的消费者,学者是知识的生产者,而研究生正处于从知识消费者向生产者过渡的阶段,大家最大的苦恼普遍是“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知道怎么开始着手一项研究”或“不知道研究结果是否有价值”。除此之外,研究生还面临着前沿理论、前沿课题、前沿方法不断更新的挑战,以及个人对学位和职业生涯前途的迷茫。

【正确认识自己】

首先,要对自己的兴趣、能力有清楚的定位。在开始任何一项学术活动之前,先花时间反省自己是否兴趣于此、是否能力匹配。毕竟每一项研究的钻研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自己兴趣不大、能力不符,消费大量的心力去执行没兴趣或没能力完成的学术任务,会让自己更加焦虑。找到感兴趣的领域和话题更能提升产出效率,兴趣是坚持一项学术任务最好的推动力。

除此之外,不要盲目与他人比较,也不要过分强调勤奋必能带来成功而忽视天资的作用。勤奋能够帮助激发潜能,但很难帮助突破极限,因此除了充分发挥潜能,也要有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够成功的心理准备,这样能够帮助减轻自己的焦虑。

简而言之,做学术要有自知之明,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也不要低估自己的潜力,同时尽量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做研究。

【管理焦虑的防御向度是破除迷信】

  • 破除自我迷信

要有自知之明,切忌以天才自居而忽略努力。要正视自己的资质,相信自己是中人之材料,眼界放宽的同时提高个人能力。同时,不要逼迫自己过度突破极限,相信“心有余而力不足”是常态。要学会接纳自己,正视自己的天分,不夸大、不自卑,要认识到后天努力是为了把最好的可能变成最好的现实。

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次。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
——季羡林《成功》

这里饮用季羡林先生的话,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感悟到”天资“的意义。芳老师再给大家推荐季羡林先生的著作《留德十年》,这本书记录了他的留学经历,对做学术有想法的同学参考借鉴。

季羡林《留德十年》
  • 破除勤奋迷信

这里大家要注意,芳老师不是叫大家像“仲永”一样仅依赖天分“吃老本”而毫不努力提升自己,最终“泯然众人矣”,而是希望大家正视天资对人成功的贡献,不要过度解读“勤能补拙”。要认识到天才必须努力才能维持成功,努力却也不一定能够达到与自己天分相差甚远的目标。所以,只要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且制定的目标是可达成的,那么就不会感受到成功遥不可及,从而减少大部分焦虑。

我在这里只谈成功,特别是成功之道。积七八十年之经验,我得到了下面这个公式: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季羡林《成功》

简而言之,既要认识到自身的天资水平,又要不断努力自我提升

  • 破除名人迷信

功成名就的人有时会弱化前期的辛苦和失败,给人一种成功得来容易的错觉。然而,大家一定不要过分相信这种“传奇经历”,钱钟书先生说过“一个人的名声经常是误解加上讹传的总和”,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一步步铸就的而非一夜之间的速成。数学家Edward Burger曾说过“你不要看老师、教授、助教做题一点都不错,做得那么顺利,他们并不一定比你聪明,只是下的功夫比你多”。我们都知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走向成功一定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而非唾手可得。

研究生一定要明确一点:做学术的辛苦的,你的导师的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做研究跑数据是辛苦的、制图绘表也是辛苦的、发表论文更是有难度的。做学术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批评,难免得出无效的数据,难免遭受投稿被拒…… 当大家正视了这些挫折难以避免,有了心理准备,则不会再面对这些挫折时过度焦虑。

  • 破除方法迷信

不要盲目相信各种“成功学”,每个人的成功是无法复制的,大家的背景不同,并不一定适用同一套方法,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要靠自己在不断实践中磨合出来。

【管理焦虑的进取向度是长功夫】

大家肯定都知道不断提升能力是必须项,这一点芳老师就不细说啦~当自身的能力不断提高,能够攻克越来越大的难关,那么焦虑也会随之减少。所以,当我们无法改变客观的外部环境时,只能通过提高自己适应世界的能力来获取成功。

以上就是芳老师给各位同学关于克服焦虑的建议,希望大家看完之后不再焦虑啦~ 如果你对科研辅导、论文发表有任何想法的话,非常欢迎来狂撩芳老师哟~(一般人不会告诉TA的客服微信:invisor003,备注“学术科研”齁)❤️❤️


推荐阅读:

评论已关闭。